消失的吊脚楼和兴起的酒吧街-新凤凰印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消失的吊脚楼和兴起的酒吧街-新凤凰印象





已经记不起来具体是哪一年第一次到过凤凰,但第二次我准确的记得是2005年。从重庆开车经贵州当夜12:00赶到凤凰歇脚,在虹桥边的停车场一开车门居然遇到迎客的就是上次入住的“潇潇客栈”的店主。机缘让我再次入住当时还在虹桥下游的这个客栈。天色已晚加上旅途辛劳,当晚直接入睡了......第二天也没有仔细游览沱江,因为我们那次的主要目的地是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王村。但匆匆一瞥,至少,吊脚楼还在;晨雾中,临江的店家正在一块块拆卸旧时的门板......

相信第一次去凤凰是上世纪90年代末之前,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印象中开车从常德经沅陵到吉首再到凤凰。一路崎岖,险象环生。天黑后到达上述停车场,几乎未经任何选择就入住了当时的“潇潇客栈”。我的第一印象还真不是沱江的夜色,因为从停车场经虹桥下的小胡同到“潇潇客栈”的短短几十米的老房子,不是跟我儿时外婆家在常德大河街的一模一样吗?店家当时正在一块块上长长的门板,木板凳、腊肉......这难道就是著名的古镇凤凰吗?第一感觉还真有点不服!

但随后的沱江夜色、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虹桥、远山上挂起的那一轮弯月,还有少数民族妇女在沱江边挥动的垂衣棒......特别是沱江在虹桥后面的那一缕小湾,构成了我永远抹不去的凤凰印象!

还有就是当时的“潇潇客栈”的店主,为了让我们能够在凤凰更好的游览,特意邀请了她家一个在小学教书的教师亲戚来陪同我们。她可是一位年轻、美丽、淳朴的当地土家族姑娘。陪同我们泛舟沱江、游历南长城,让我们一路轻松愉快。加上她是教语文的,娓娓道来《边城》的美学地位、傩送的情怀、翠翠的爱情悲剧......让我们在当时还不流行导游的凤凰享受到了文化之旅的待遇。难能可贵的是坚决不收我们给的导游费。我们不由得感叹当地老百姓的真诚和淳朴,就如同同年代我们在比邻的张家界遇到的唱山歌的姑娘一样:我们一行人凑了100元给她,结果每年过年,都能收到她亲手纳制的千层底布鞋、腌制的腊肉和咸菜......

多种原因让我没能留下凤凰的图像资料,近年来添置了不少高大上的摄影装备,一直想找个时间再次游览凤凰,寻找当年的感觉,记录下那一缕水湾,还有蓝调下那一轮残月映照下的沱江,当然还有那极具民族特色的吊脚楼......

正好我的好友群内的几位台湾朋友将我们群体一年一度的秋季游定在了湖南,而且来自台湾的邱哥执意要去凤凰。我想这次可以了却我多年的愿望了吧?!


当晚夜幕降临之际,我们开车进入凤凰县城,摩托车,载客三轮车在拥挤的街道上驰骋,拉客住店的小姐随意在等红绿灯的车前敲打。挂当地车牌的汽车随意加塞儿......让我们心惊肉跳!这可是旅游淡季啊!哪有恬静小镇的氛围?分明是嘈杂的闹市啊?!

同行的另一位台湾朋友杰哥执意要夜宿沱江边临江的客栈,而且一定要亲自感受客栈的位置后再确定是否满意。因此,我们把车停好,简单的晚餐后只带上摄影器材,沿着沱江去寻找心仪的吊脚楼客栈。

同行的所有人只有我曾经到过凤凰,于是乎我先客为主的带着他们寻找我当年的记忆,希望能找到当年的“潇潇客栈”以及站在沱江中间远眺虹桥的那种感觉。

可结果呢?太让我失望了!

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喧嚣嘈杂的酒吧,拿着驳壳枪和土匪装束招揽游客拍照的闲人让我怎么也感受不到凤凰的宁静。于是我快步朝虹桥方向走去,希望能找到当年虹桥下游的那个机位和附近临江的客栈。我几乎是绕着最核心的凤凰景区走了一圈,怎么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忽然发现,吊脚楼怎么都没有了?以前只能在吊脚楼里面行走的我怎么可以在江边漫步了?当年江边都是撑满了吊脚楼的木杆啊?



这就是让我魂牵梦幻的沱江的那一缕水湾,我特意跑到虹桥桥头这个当年给我最深印象的位置,可由于临江扩建步道占用了河道。湾湾没了!“沱”者,“蛇”也。当地的语言就是像蛇一样弯弯曲曲的意思。可沱江至上而下,在凤凰唯一弯曲的位置就是这里。连“湾”都没了,你还是“沱江”吗?


虹桥周围的江面被扩建的步道占据而让这一缕天然水湾全然没有了韵味


相信没有到过凤凰的朋友或许会被这一组我拍摄的凤凰夜景所感染。不是很美丽吗?如果我坚持认为这样的夜色不美丽,一定是矫情!可凤凰当年的恬静之美是宁静而安逸的。吊脚楼上挂着的那一盏盏红灯笼随风摇曳,没有现代化灯光这般艳丽,炫目。但那可是最具凤凰传统特色的灵魂啊!



这一组照片时我去年在贵州镇远古镇拍摄的。如果不特别注明,我说是凤凰拍摄的,大部分读者应该不会有异议吧?

更为重要的是,临街的商家,几乎售卖的是相同的商品。

去年我在镇远古镇买了非洲鼓的CD,当时觉得还有些特色。可凤凰有好多这样的商店都在卖这玩意儿,是我老土了吧?可怎么也让我跟中国的这些古镇联系不起来啊!

我迫不及待的找临街的商家打听:吊脚楼呢?红灯笼可以被现代化的灯光所淹没,可吊脚楼怎么没了?原来凤凰经历了一场大火,损失惨重。当然木质结构的吊脚楼首当其冲。大火之后,痛定思痛,当地政府对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拆除了几乎所有的吊脚楼,改为水泥结构的房屋并沿江修建了游客步道,这就是我现在看到的状况。

呜呼!我只能对政府的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所叹息!钢筋混凝土倒是安全了,可凤凰的精神,凤凰的魂呢?

为什么不能保留最具特色的传统元素,把容易引起火灾的环境迁移到景区之外?或者在吊脚楼之外设立安全的餐饮服务而把吊脚楼和沱江之间保留成原汁原味的游览休闲的场所,让经历了城市喧嚣的人们在沱江边享受那份传统和宁静,感受大师所描绘的哪怕是乌托邦式的美呢?

近些年国家经济转型和迅猛的发展,各地的“强拆”已经把我们饱受,文化革命除四旧等破坏得满目苍夷的历史瑰宝再次折腾的奄奄一息。没曾想地处偏远地区的凤凰也难逃厄运。也难怪,最近甘肃某地的政府用水泥铺就古长城的悲剧不也发生了吗?对于古建筑,古村落的保护,政府的决策者们该如何应对而不至于让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努力而白费呢?难怪人们都说唐代建筑在日本,宋代建筑在韩国而民国文化在台湾!

如果说凤凰在外观的遗失已经足够让我痛心疾首,那夜幕下的所见所闻让我发誓再也不来凤凰甚至再也不去国内的人文景点。虽然有点过分,但我们文化上的缺失和政府强力主导下的所谓规划和建设,还不足以让我们丧失信心吗?


几百米的景区黄金地段,密布着如此多的酒吧!

如此粗俗的语言表达的“泡”文化,如果沈从文在天有眼,也会伤心得落泪。因为即使是他在《边城》里描绘的妓女,也满怀了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水泥墙支撑着低档木料所做成的不知什么年代特色的俗气的木结构里面可以看到肮脏的落地玻璃,店家贩卖的都是假珠宝和任何旅游景点都能买到的纪念品。

昏暗灯光下的这个大言不惭的招牌,不会让这些名人无地自容吗?


够了!我的镜头实在不能留给那些东倒西歪的醉汉和满地吐着肮脏呕吐物的时尚女郎。在此,借用同行的台湾何先生当天发的微信来诠释我们的同感:


現代古鎮-是·不是·是-鳳凰

入夜的古鎮

•        入夜的古鎮,沒有輕柔的鳳凰合鳴,只有吵雜的烏鴉聒噪,入夜的古鎮,不見吊腳樓紅燈籠倒影沱江,只見仿古樓霓虹燈閃爍江畔;你急了,我們卻慌了,因為鳳凰已死烏鴉當道! 

•        入夜的古鎮,少了茶香盡是酒臭,少了花香盡是垃圾,入夜的古鎮,醉漢東倒西歪,癡女步履蹣跚;你樂了,我們卻慌了,因為鳳凰已死烏鴉當道! 

•        夜深了,江畔的老奶奶說:安全第一,孩子們還是早點回家吧

白天的古鎮

•        白天的古鎮,聲浪沸騰人潮不斷,江天廣場、虹橋乃至沱江江畔,汽機車的喇叭聲,覽客的叫賣聲,麥克放大的導覽聲,怕小孩走失的叫罵聲,遊客嬉鬧的尖叫聲,動力滑翔傘推進器的怒吼聲,聲聲入耳,遊客如漲潮般湧入,又像退潮般匆匆離去,商業包裝的無縫銜接,不同的場景賣著全國統一的貨色,無論到哪兒人物雖不同戲碼卻不變,彷彿上了濃妝的東施。 

•        白天的古鎮 

•        水光瀲灩上的扁舟,已成表演的道具。 

•        山色空濛下的聚落,已成喧囂的賣場。 

-後語-

─蘇軾《觀潮》─

•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現代的古鎮基本滿足97%的大眾需求,無庸置疑它充滿活力,它帶來歡笑又充滿回憶,想像一下放空於江畔悠閒品茗、淡淡啜飲清酒、浪漫沖壺咖啡寄情於山水之間,幸福的感覺令人陶醉,其實到此一遊就像蘇軾《觀潮》的體悟:不過如此還是正是如此,半空還是半滿,最終就像透過鏡頭自己決定捕捉的畫面,只要清楚有時人文景點朦朧唯美,適合遠眺不宜近觀,所以古鎮還是古鎮鳳凰依舊還是~鳳凰吧 !      草山嘸啥-何避問



记得我的第一次凤凰之行,也开始有一两家酒吧开业。但那时的酒吧里的灯光是发黄而昏暗的,总体在吊脚楼的灯光下不但不显得突兀,更被红灯笼所掩盖。更为重要的是酒吧里面门可罗雀,生意惨淡。在我的印象中,即使是上海,深圳,北京等都市的著名酒吧街,也没有如此的密集和张狂!或者仅仅建立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难道让沈从文神牵梦吟的美丽小镇,变成了城市一族寻找刺激的发泄场所?这让我们的美学大师情何以堪啊!

到处可见的垃圾,随风飘曳的酒臭,能让凤凰冠以“美丽”二字吗?大师笔下的醉汉,况且有羞耻之感,而夜幕下凤凰酒吧周围的醉汉,我怎么看都是一种时尚和潮流呢?

被理性和感性同时焦灼的我,见到此情此景,捶胸顿足!招呼大家不要再寻找沱江边的吊脚楼客栈了。草草找了一家连锁酒店入住休息。


第二天清晨,不甘心的我再次拿起相机,记录一下白天的凤凰,看看还能否找回些许美好的回忆。

白天看对岸,酒吧终于消停了

再次来到让我难以忘怀的机位观察沱江唯一的水湾,真的没有了“沱”

找到这个人工修建的浅水坝,让这个弧线了却我心中的美好回忆吧!无奈也罢,调侃也罢。总得有个自我解嘲的理由吧!

这就是挤占沱江而修建的步道

看来政府还没有斩尽杀绝,在紧挨虹桥的附近保留了几十米的吊脚楼。但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包围下,看看那几盏孤零零的红灯笼,显得多么的孤独和格格不入!

印象中没有见到过的城墙,因该是这些年修建的吧!但用料和做工,真的还不如保留残垣断壁。这样的“古城墙”,俗不可耐!

用水泥和钢筋修建的仿天然材料的护栏,是国内许多景区的标配。一个字:俗,两个字:俗,三个字,还是俗!

见到了一个显示政府作为的招牌,看来酒吧噪音已然成为公害。既然如此,在景区的黄金地段,批准建立如此多的酒吧干什么?本身即为舶来品,在繁华的大都市也就罢了,在凤凰这样的历史文化小镇,难道真没有别的可以吸引游客吗?


凤凰因为是沈从文的故乡并因为大师的绝世佳作《边城》而闻名于天下。以我个人在不到20年之内的几次凤凰之行所看到的变迁,实际浓缩了我们这个时代所经历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失落的过程。历经若干次的运动之后,中国的文化巨匠只能是历史的回忆。能够生存下来并被文化遗孤们称道的也只能是写一些:最美的妻,最才的女之类的顶多称为夫妻私房话的传世“佳作”。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文化是需要传承并且是有金字塔效应的。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化缺失导致的社会乱象无疑对我们社会进一步的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阻力。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文化人,我绝不认为沈从文所描绘的凤凰仅仅是他心目中的乌托邦!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中,如果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都仅仅是停留在感叹或者说大师有关美好的描述只是文人的侨情。我认为至少是人生态度的不足。事不关己即是麻木的开始,痛心疾首则起码还是一份责任的体现!尽管这种责任在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无异于唐吉柯德的作为。但如果都麻木了,我们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和进步?

想起了80年代我们清华同学发出的呐喊: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文化的角度,不正是需要我们这么做吗?


尽管凤凰并非沈从文《边城》所描述的那座小镇,但我还是要用大师这篇小说中精彩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这个人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我们遗失的文化也许永远也回不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