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山村(淡雅深邃,活泼有趣,看过的都说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我们高塘这个古老的小山村,是我的胞衣地,是我扎根生命的一块园地,我爱这个小山村,就像爱我的父母、爱我的先祖考妣一样。

 

说它古老,全然是我的感觉。首先,童年时代的一些影像和奇思妙想,总是萦绕在心头,而且是那么清晰鲜活,根深蒂固。

 

从我呱呱坠地来到这个小山村开始,我便发现这里的东北一面,绵亘着一列高峻大山,高得处处顶住了天空;到了我能蹀躞田间,又进一步能跟随姐姐放牧牛羊、拾掇柴火的时候,我又发现这大山之中,除了村人踏出来的一条条毛毛小路之外,没有一条像样的大路能够穿越山顶,通向外界。于是我想,那一列群山就是这个世界的边缘了,山那边,不会再有我们这样可爱的村子了,那是太阳和月亮们居住的地方,它们是一个大家族,每天派出两个,一先一后从山顶上探出头来,匆匆穿过天空,它们去哪里呢?难怪村里的大人们,整天忙忙碌碌、出出进进的时候,无论是去遥远的隆回桃花坪,或者洞口高沙市,还有什么云南四川,都是走西面和南面那两条石级大路了。



就是在这个年龄段里,我发现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尤其是西南面的几处长满草皮的古茔群,是极好玩的地方,我和我的伙伴们,把牛牵到那里去,让它们啃草皮,我们就在那些堆堆之间打滚、翻筋斗、捉迷藏、打架、相骂,或者把尿撒在草皮上,让牛吃得津津有味。

 

也就是在这个年龄段里,我四处奔跑,捉蝴蝶、采蘑菇草莓和山茶花。我在山麓的沟壑处,发现了数不清的小小瓦缶罐罐,掩埋在地里,口子都露在地面,我好奇地把手伸进一个罐子里去摸,里面什么也没有,全是水。我跑回家去问母亲,那是什么东西,母亲告诉我,那是村子里谁家生了孩子之后,孩子的父亲便把那胞衣用罐子装了,放到那里去掩埋,但不能埋得太深,口子必须露在外面,好让胞衣承接天露。母亲还说,我的胞衣也在那个地方。

 

那时,我们这个山村,只有那么几栋房子,捉迷藏的时候钻东钻西,就那么几个弄子,几间碓屋和磨房,那些堂屋和房屋大人们是绝对不准进去的,紧急的时候,只好钻进牛圈里,躲在正在睡觉的牛屁股后面,或者厕所的便桶后面,一点都不觉得臭。

 

我的家相对处于中间位置,房子很陈旧,那竖着两根木柱的所谓槽门,斜得非常厉害,口馋的时候,为我能够顺利地爬上去,跨过一根横梁,悄悄来到楼窗跟前,去偷母亲那晒得半干的柿饼创造了方便。那陈旧的矮矮的楼,有一端伸到洗尿布、洗便桶的臭水池塘上,楼板破出几个大窟窿,把尿从那儿撒下去,下边的臭水池塘里便嘣隆嘣隆溅水花,极好玩,我有尿便到那儿去撒。池塘里有许多很肥的泥鳅、黄鳝和鲫鱼,热天,我们便下去摸泥鳅,把手伸进边砌的石隙里去摸鲫鱼,但最害怕的是摸到黄鳝,因为它太像蛇了。池塘的边沿,斜斜地长着一丛木槿,夏秋季节,开出粉白色的花团,母亲常把那花团采来炒菜吃,细腻腻、滑溜溜的,母亲把它称为“肉花朵”。

 

那个时期,最有趣的还是冬天围在火炉旁边,黏着老人讲故事,天南海北地讲,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尽管听故事是有条件,或者在长烟杆的那一端点火,或者捶腰背,我们都愿意。

 

老人说,我们这个小山村,原本叫“高凼”,凼者,小坑也。可见这名称,不是本地人起的,是外地人根据印象感觉赐予的,意思是高山上的一个凼凼。后来,我们的祖先嫌“凼”字不雅,便改作“堂”,再后来,又嫌与举行婚礼时喊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中的“高堂”相混,便又改作“塘”,即“高塘”,高山上有水塘的意思。

 

老人又说东边的山麓下是“庙堂”,城隍居住的地方,叫“太平庙堂”,因没有庙宇,只有一个缺了口的石臼,刻着“胡吴”二字,静静地躺在落叶中,作为焚香烧纸的香炉,周围长满了参天古树,所以叫“庙山”。

 

老人还说,现在我们这个村里的人都姓刘,是一个老公公发祥下来的后裔,可庙山那个缺了口的香炉上刻的却是“胡吴”二字,是什么意思?沧桑易态的意思,原来这地方是胡吴二姓居住的地方。

 

老人一连给我们讲了三则关于我们这个山村的古老故事,叫我永志难忘。

 

(一)


古井传奇


古井,位处西北角的山脚下,相对两边的田垅而言,位置较高,四周以块石镶边,约五平方米水面,清澈见底,不深,井底是石头,那水都是从石缝里涌出来的,口感甘爽,供整个村子里的人饮用,即使天旱半年,也无妨碍,常挑常有,不挑不溢。老人说,这口古井是这方山水养育这方人们的乳汁。每年大年初一,村子里的人家,都去井边放鞭炮、烧纸钱,给古井拜年。

 

我们的老公公下诞这里的时候,比起胡吴二姓来,是懦弱一族,胡吴二族,财宏气粗,他们聚居在一起,以占领者自居,拥有四十八根光棍。所谓光棍,是闪光威武的那种拐棍,弯弯的把柄之下,藏有丝伞和刺刀,有三用:走路时是拐杖,下雨时是雨伞,斗殴时是刺刀。他们独霸这口井,禁止刘姓饮用,只允许刘姓饮用古井侧旁田塍底下渗出来的那股水,事不仅此,每年春秋祭祖祷神的时候,不准刘姓大声唱经文,不准把把木鱼敲得嘟嘟响,只准轻轻吟、轻轻敲:胡吴二姓订下的这个规矩,一直羁绊了刘姓几代人。

 

到了我的高祖父这一代,历史便出现了转机。高祖父的兄弟叔侄们,个个长得魁梧壮实,力大如牛,勇猛如虎,尤其是那个守字辈的高叔祖最为突出。有一年八月份,他们外出打短工,去高沙市田凼帮富户人家扮禾,那地方有个武秀才张出榜文,押巨资寻找比武对手,高叔祖不识字,把那榜文扯下来滚了旱烟,武秀才知道后,寻上那个东道主富户的门来,要扯榜文者出面比武。高叔祖心中没底,发怵,那东道主富户一面责备高叔祖无知,一面向那武秀才代为谢罪,并表示愿意代高叔祖偿以适当赌资,可那武秀才不罢手,说非比不可,无奈之下,高叔祖只好出面应对。

 

高叔祖问武秀才怎么比法,武秀才说比赌力,又问用什么财,说用木棒赌,高叔祖说不用木棒赌,恐怕把木棒折断伤人,应去高沙市街上,用三张屠桌赌,一张作赌具,另两张各拖一张。武秀才听了,心里麻了一下,但碍于面子,也只能同意。来到街上,消息传出去,观阵者人头攒动。阵势摆好了,高叔祖让武秀才先进三阵,武秀才便使出浑身解数,把屠桌推了三阵,可屠桌纹丝不动;轮到高叔祖发力了,高叔祖提醒武秀才作好准备迎战,话一说完,轻轻把屠桌一推,两张屠桌咔咔咔向武秀才犁了过去,见武秀才立即就要挤成肉饼了,便停止发力,让其从两张屠桌的间隙里蹦了出去,钻进人群蹓走了。这时候,高沙市街上鞭炮喧天,欢声雷动。武秀才人品还算可以,所押赌博资自觉兑现。这赌资远远超过了高祖父兄弟叔侄扮禾的总收入。

 

高祖父兄弟叔侄从高沙市扮禾归来,便共同商议了一件大事,约定冬至节期间的某日某时,举行祭祖祷神仪式,并如此这般地统一了决策。到了约定的日期,只见村子里一片喧嚣,唱经文的声音,敲木鱼的声音,汇成了一片震天的交响乐,响遏行云,地动山摇。光棍们出动了,开初还以占领者自居,凛然作态,后来一个个被打得鼻青脸肿,仓皇逃窜。

 

从此之后,高塘这个山坞里的人家,不分姓氏,便共饮这口井里的水了,这口井,也便真正成了大自然哺育高塘人们的奶瓶。


 

(二)


理性的忍让

 

到了我的曾祖父这一代,不知怎的,高塘境内几丘像样的大水田,都是邻村半边畲富户人家的,连槽门口屋檐下的田也不例外。每年到了二三月份平整秧田的时候,那打大粪的人,一边故意把大粪泼得很高很远,让粪水溅到田边人家的板壁上,一边又故意大声呼叫:“各家各户把饭锅菜锅盖好噢,小心大粪溅进锅里噢……”。

 

村子里的人家都关上门,谁也不吭声,强忍着这份羞辱。

 

到了七八月份,便又扛着竹竿来高塘打鸡鸭,只要发现有鸡鸭在田塍边,哪怕是在啄虫子,也不放过,而且一鸡犯嫌,百鸡遭殃。打得之后,用绳子串在一起,挂在竹竿上,打着口哨,一摇一摆地掮回家去,村里人只能眼睁睁眄着,不敢吱声。

 

那个时代,我们这个山沟沟里野兽甚多,狗獾子、野猪什么都有,常来侵犯庄稼,老虎豹子也有,还经常闯入村舍,光顾牛羊猪狗,所以户户备有梭镖火铳,且时时装有硝药码子,以应急需。

 

我的曾祖父是荣字辈,叫荣馥公,有四个儿子,个个都是彪壮大汉。有一年六七月份,久旱无雨,稻田开了坼,禾都在胎口上。曾祖父去垅里放水,那里有一条溪坑,经常有淙淙流淌的山泉水,但由于与娄佬崽的一丘大水田交界,经常放不到水。娄佬崽是半边畲一富户人家的子弟,财粗性野,横蛮无礼,哪怕他田里的水汪泓泓的,也不容许别人放。曾祖父到了那里,娄佬崽不在,心里很庆幸,便把溪沟的水放进焦渴的田里,正站在小木桥上,望着汩汩的泉水出神时,娄佬崽掮一把锄头来了,走到曾祖父跟前,旁若无人地把曾祖父的水塞了,放入他自己的田中。曾祖父按捺不住了,与娄佬崽辩理,娄佬崽不认什么理,挥起锄头,朝曾祖父横扫过去,曾祖父便立即一头栽落木桥下的深沟里,哎哟喧天,娄佬崽若无其事,瞧都没往桥下瞧一眼。

 

这一幕,让站在远处的一位晚辈看清了,立即一路小跑回了村子,把原委告诉了曾祖父的四个儿子。四个儿子听了,火燎眉尖,提着火铳齐刷刷往垅里奔去。

 

再说曾祖父见远处那位晚辈急匆匆回了村子,预料会有不祥之事发生,便强忍疼痛,爬上沟来,擦去身上的血污和水渍,强作精神往村子里走,走到庙山的大树底下,正好遇上四个儿子各执一杆火铳,怒气冲冲地赶来。曾祖父故作惊讶,问四个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急匆匆往哪里干什么?四个儿子把通报者的话说了一遍,说要去熏了娄佬崽。曾祖父很冷静,连连说误会误会,说是自己年事高,头昏眼花,栽落桥下,还幸喜娄佬崽发现了,施善心把自己扶上来,要四个儿子千万不可无礼,更不可恩将仇报。

 

四个儿子信以为真,心中的怒火平息了,扶曾祖父回了村子。

 

过了两年,一个窑货客挑了一担窑货,来到半边畲,由于口枯舌燥,在路边的地里取了一支老姜嚼了,被娄佬崽发现了,那姜是娄佬崽家的,娄佬崽把窑货客的一担窑货打碎。窑货是命根子,窑货客揪住娄佬崽不放,娄佬崽性起手落,干脆把窑货客打死。窑货客的本家出面了,一场人命官司打下来,娄佬崽家势大败,在高塘境内占的水田纷纷出卖。

 

事到这时,曾祖父把四个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做人,须有度量,当忍则忍,面对疯牛的犄角,绝对不可硬拼。两年前垅里发生的事,报信者告诉你们的情况是真实的,如果当时我说了真话,你们四杆火铳,还不把娄佬崽熏焦?那么,人命官司就该我家吃了。这一忍,现在好了,你们四兄弟准备钱买田吧。

 

(三)


小施智勇救家园

 

发生这个故事的时间,离现在还不足一百年,主人公竟是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属继字辈,叫继庆公,诨号“六指古”

 

父亲,在我的心目中,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个头不很高,却也不很矮,块头壮实,熊腰虎背,力气十足,很严肃,不苟言笑。父亲的巴掌很大,掀在脸上,火辣辣的,我曾经因太调皮,领教过几次。父亲左手的拇指根部,很奇妙地长出一个小指头,我曾经摸过,肉滋滋的,没有骨头。我问父亲,为什么不把它作掉,怪难看的,父亲则很淡然,说它不碍事,作掉它干什么,少个指头不行,多个指头无妨,所以那些长辈,都称父亲为“六指古”。

 

父亲很正直,很幽默搞笑,与人开起玩笑来,令人啼笑皆非。我听母亲说过父亲一些恶作剧的故事。

 

有一次,正是农忙季节,人人恨不得长出八双手来,可村子里却偏偏有一个与父亲年龄相当的人,不务农事,跑到田垅里去翻泥鳅,这本来不碍父亲的事,与父亲无关,但父亲心里不舒畅,轻轻走到那人跟前,蹲下身去,顺手在田塍上抓一大把牛粪,故意喊那人一声,趁其抬起头来瞧的一瞬间,朝那脸上掷去,顿时那嘴巴、鼻子、眼睛都不见了,父亲掉过头来拔腿就跑。那人一把抹去脸上的牛粪,眨巴了两下眼睛,顾不得残留在嘴里鼻孔里的牛粪,爬上田坎来,紧追父亲,围着村子整整追了九圈,追不上,放弃了。

 

民国初年,妇女们的脚,都是三寸金莲,母亲她们三妯娌也不例外;那年代,婆婆磨儿媳,饭不许儿媳吃饱,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的祖母就是这样的婆婆。

 

有一次,吃早餐的时候,父亲观察母亲她们三妯娌受委屈的神色,便断定上午有秘密发生。因为祖母要去拜佛。原来是这样的,三妯娌商定,待婆婆拜佛去了,男人们下地干活去了,便煮点饭吃。父亲在地里干活,把时间估计得很准,正好那饭煮熟了,三妯娌正准备拿碗筷分享时,父亲蹿了进来,提着饭锅跨进水田中间,把饭锅跺在田中,揭开锅盖,拿出原先准备好的那个调羹,一勺一勺地撬着热气腾腾的白米饭,独自一人享用,急得三寸金莲们围着水田团团转。其实,父亲是逗她们玩的,只吃了一点点,便提着饭锅登陆了,还给了她们。这件事,一直对祖母保密。

 

至于“小施智勇救家园”的故事,则发生在土匪泛滥成灾的那个时代。

 

我们这个山村,由于地势独特,偏僻,一面靠山,另一面只有两条路与外界相通,易防易逃,所以很受山大王们的青睐,几乎经常有土匪光顾。

 

村子里有个五爷爷,是个正儿八经的庄稼人,他有个女儿叫桂姑娘,很水灵,许配苏家洞一个姓陈的后生,开初那后生也是庄稼人,后来路子走得不正,上了山,作了山大王,王爷爷心中不快,把女儿桂姑娘召了回来,另外嫁了人。这位山大王多次与五爷爷交涉,要五爷爷把女儿桂姑娘找回来还给他,都不能如愿,这次便扯起队伍进了高塘,扬言要烧掉高塘村子,开始还抱着一丝希望,采用威胁手段,看五爷爷会不会就范,把五爷爷捆绑在一根柱子上,拿手枪在五爷爷眼前晃动着说:“老头子啊,你不要怕,把眼睛闭住,只要砰的一下,不痛。”可五爷爷不怕死,始终不答应把桂姑娘找回来。这时候,可就真的把这位山大王惹疯了,他安排喽罗把村子里的每座房子都围定,作好焚烧准备,听命令点火。

 

村子里在灾难来临的前一瞬,倒是出奇地格外宁静,这是村子化作一片废墟、家园彻底毁灭之前的那种死的宁静,人人用双手捧着脑袋,等着那不敢想但却避免不了的那一刻的到来。

 

谁也意料不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村子西边的竹山坳上,有一个人在那里疯狂地奔跑,疯狂地呼喊:

 

“父老乡亲们快跑啊,中和政的粮子到了樟树铺了啊——直奔高塘来了啊——大家快跑啊——”

 

这喊声,无异于一声炸雷,震得山坞摇晃起来,土匪也好,村子里的人们也好,像一窝捣了巢的蜂,哄的一下乱起来,以飞的速度,向东北边的大山中涌去。那土匪扯起队伍,上了茶月山,翻过大东山,往西山那边逃命去了。

 

什么意思?所谓中和政的粮子,是指中和乡的保安团,当时高塘是中和乡辖区,乡所设在现在的丁山乡朝阳铺。保安团是专治土匪的,说是保安团,其实也并不保安,是另一种土匪,也是色财必掳,所以老百姓和土匪都谈虎色变;樟树铺,则是高塘西面一箭之隔的一个村子。

 

待土匪跑远了,父亲才进入山林,把村子里的人找了回来,说自己是唬人的,不这样连自己人一起唬,便唬不走土匪。村子里的人围了拢来,怔怔地瞪着父亲,一位长者用一个指头截住父亲的额头骂道:“你这个六指古!”这一骂,人人脸上都现出一丝辛涩的苦笑。

 

这,就是我们高塘这个古老的山村。

 

而今,我已到了耄耋之年,时间这个家伙把一切都湮灭了,偷换了。我经常坐在二楼的阳台上,斜倚护栏,望着青山出神,望着古井出神,望着山坞里的楼房、公路、车辆、电缆、宽带、水塔、太阳能以及面孔陌生的莘莘学子们出神,脑子里乱糟糟的,万象翻腾,想起了很多很多、很远很远,那些简陋陈旧的木房子不见了,歪斜的槽门不见了,臭水塘、木槿花和一代一代的老人都不见了,我很想念它们和他们,只有在梦中才能把它们和他们找回来,而现在呈现在眼前的,是漫山遍野的水泥森林。只有高峻的群山依旧,太阳和月亮依旧,古井依旧,只是它已经供饮不了那么多的孩子,这些孩子们分区域联手,从高山上寻找水源装上了自来水,即使古井附近的人家,也不再挑着水桶挑水,都把水管伸进井里,把水抽到楼顶的蓄水池中,化作了自来水。每年大年初一,来给古井拜年的人几乎没有了,我住在古井附近,每年那一天,都去井边放两挂鞭炮,烧几锭纸,点几柱香。

 

村子西边,那几处古茔群已经不复存在,几十年以来,不曾有人在清明时节去那里扫过墓,由此可以断定,那里都是胡吴二姓的祖坟。

 

那埋满胞衣罐罐的山沟,如今也起了楼房,不知现在那些埋胞衣罐罐的父亲们,把那东西埋到什么地方去了,是否还知道不要埋得太深,要把口子露出地面,好让胞衣承接天露的道理。

 

至于庙山那个缺了口的石香炉,是否该换个刻“刘”字的,这我从来没听以前的老人们说过,我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理由有两点:第一、胡吴二姓虽然早就从这个村子里消失了,但他们毕竟为这个村子书写过一段古老的历史,历史毋庸抹杀;第二、不要认为,凡刻在石头上的东西就是永恒的东西。

 

去年,我怀着对先辈们的深深思念与敬意,写下一首七律,现引录在此,作为我对这个古老山村的献礼吧——

 

祭祖词


童年回首每惊心,村落萧条匪盗横。

日月如今换天地,家园从此乐升平。

凌空栉比楼台美,错轱肩摩车辆勤。

盛世无缘古人去,且凭胜迹吊仙灵。

 

相关精典文章

不得了,隆回山冲冲里走出一个世界级的数学王子

一位乡村老师的坚守:30年,为了孩子从不懈怠

⊙  隆回杨柳村这孝子的故事,比24孝故事还感人

⊙  一场难忘的瑶山篝火晚会……‖隆回民俗

⊙  罗洪界“”抗日记……‖湘村纪事

农村养老保险代收漏洞多,缴费要多留个心眼│内有查询方法

花甲老人不服老,香炉山上造脱贫致富新风景

⊙  当年生产队的那些事儿……‖湘村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各方人士就家乡风土人情投稿,凡被采纳,我们将给予30-80元不等的稿费奖励。投稿请加小水哥微信(1176806511)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