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月的由来
,由国家经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国家农委、、、、全国总工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等十个部门共同做出决定,于1980年6月在全国开展安全月活动,并确定每年6月都开展安全月活动,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为什么选在六月
据全国每年事故统计,6月份是事故高发时期,自6月第一天开始,气温在逐渐升高,这个时间段无论是人员还是机器设备都处在一个过渡期,五月适宜的温度到6月高温易让很多从业人员产生疲惫、体温升高、晕厥等不良反应,快速变化的气温不仅带来是措手不及,而且无形之中增加了作业危险系数。
变 迁
“全国安全月”阶段(1980-1984)
“全国安全月”从1980年一直持续到1984年。在历经5次“全国安全月”活动期间,我国着重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暂停阶段(1985-1990)
1985年4月26日,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出《关于开展安全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不再搞“全国安全月”了,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安全生产活动。
“安全生产周”阶段(1991-2001)
从1991年开始,全国安委会开始在全国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1991是“八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开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一年。为了保证“八五”计划的顺利实施,给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6月17日至23日,全国安委会首次开展了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周”活动。
“安全生产月”阶段(2002-今)
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安全生产周改为安全生产月。因为往年的安全生产周,除双休日以外,只有5天时间,很难安排覆盖全国的、有影响的一些重大宣传活动,很难使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得到充分有效的宣传并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经过各部门慎重考虑,将“周”改为“月”。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2002年6月份开展首次安全生产月活动。
1980
第1个全国“安全月”
1981
第2个全国“安全月”
1982
第3个全国“安全月”
1983
第4个全国“安全月”
1984
第5个全国“安全月”
1991
第一个安全生产周以安全就是效益和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为主要内容
1992
第二个安全生产周以为国营大中型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为目的
1993
第三个安全生产周主题:“遵章守纪 杜绝三违”,控制事故为目的。
1994
第4个安全生产周主题:“勿忘安全 珍惜生命”,控制事故为目的,开展“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活动。
1995
第五个安全生产周主题:“治理隐患 保障安全”
1996
第六个安全生产周主题:“遵章守纪 保障安全”
1997
第七个安全生产周期:“加强管理 保障安全”
1998
第八个安全生产周主题:“加强管理 保障安全”
1999
第九个安全生产周主题:“安全·生命·稳定·发展”
2000
第十个安全生产周主题:“掌握安全知识 迎接新的世纪”
2001
第十一个安全生产周主题:“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强化安全防范措施”
2002
第一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003
第二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实施安全生产法 人人事事保安全”
2004
第三个安全生产月主题:“以人为本 安全第一”
2005
第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遵章守法 关爱生命”
2006
第五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安全发展 国泰民安”
2007
第六个安全生产月主题:“综合治理 保障平安”
2008
第七个安全生产月主题:“治理隐患 防范事故”
2009
第八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关爱生命 安全发展”
2010
第九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安全发展 预防为主”
2011
第十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
2012
第十一个安全生产月主题:“科学发展 安全发展”
2013
第十二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安全基础知识 推动安全发展”
2014
第十三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
2015
第十四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
2016
第十五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
2017
第十六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018
第十七个安全生产月主题:“生命至上,安全发展
安全生产法则是长期安全实践经验的沉淀,也是无数安全事故教训的积累。这些法则生动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安全生产的着力点,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安全使命的落脚点。这些法则既是久经检验的安全观,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论,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通俗又深刻的道理: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
为提高
每个人的自我防范意识,
掌握面对
突发情况的应急技能,
青春十堰
特别推出安全应急知识小专栏
现在就就跟随小青
来看看吧!
【蓝色标示】
将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临近或事件已经发生并可能会扩大
【黄色标示】
将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临近或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橙色标示】
将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将发生或事态正在扩大
【红色标示】
将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随时发生或事态正在蔓延
火光信号
●点燃三堆火,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间隔大致相等
尽量选择在开阔地带点火。
浓烟信号
●在火堆中添加绿草、树叶、潮湿的树枝等,以便产生浓烟。
旗语信号
●将一面旗子或一块色彩鲜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做“8”字形运动
反光信号
●利用镜子、罐头盒盖、玻璃、金属片等具有反射光线功能的物体,利用阳光持续进行光的反射,以便引起人们关注。
●了解所在位置的安全疏散线路和紧急避难场所。
●了解居住房间至所住楼层安全出口的快速撤离线路图。
●专人负责弱势群体遇险快速撤离。
110 刑事、治安案件,,自然灾害等报警电话
119 火灾事故报警电话
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20 医疗急救中心电话
12319 城管指挥中心电话
12395 水上搜救电话
95598 电力客服中心电话
12119 森林火灾报警电话
12308 24小时领事保护热线
●暴雪对房屋、道路和人员造成灾害时,及时报警。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尤其是驾车出行。
●特别注意老人、儿童保暖防冻。
●及时清扫路面、建筑物和温室、大棚等搭建物的积雪。
●农牧区居民要在降雪季节储存必要的生活、生产自救用品,如食物、饲料、燃料、药品、自备电源并保持通讯畅通。
●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不宜用冷水冲凉,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
●老人、体弱者或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应减少活动,如产生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为防中暑,多饮水(白开水、绿豆汤、茶水或适当的淡盐水)。
●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人丹等)。
●野外遇上龙卷风时,应在与龙卷风前进方向相反或垂直的低洼区躲避。
●发生大风或龙卷风灾害时,要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并疏散人员。
●发生大风或龙卷风灾害时,人员要尽量远离施工工地,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或大树下停留或停放车辆,以免被吹落物体砸伤人员或砸坏车体。
●发生暴雨灾害时,要暂停在空旷地带的户外作业。
●在山区遇到暴雨时,如发现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防范山洪。
●暴雨造成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电伤人。
●在街道积水中行走,要尽量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坑、水井。
●冰雹灾害发生时,室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地方暂避。
●躲避冰雹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或大树底下,防止雷击。
●野外遇到冰雹灾害时,应选择竹篮、柳条筐、安全帽等防雹用具,保护自己。
●遇有雷雨天气,应立即停止户外游泳、划船、钓鱼、登山等活动。
●拿掉身上的金属物件。
●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
●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
●山区连降大雨,要尽量避免过河,防止被洪水冲走。
●遇到洪水灾害,要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浮力大的物体漂移物转移。
●不要冒险涉水,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坡等处转移。
●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
●遇到地震时,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室外开阔地避险,离建筑物越远越好。
●来不及跑出房屋时,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
●在公共场所,要就地选择遮挡物(排椅、柜架、课桌、讲台边躲避。
●在工作间避震,要迅速关掉电源,并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具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避险。
●身处野外时,应尽量避开山脚、 陡岸,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驾车行驶时,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选择空旷处停车。
●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深谷、沟内传来类似火车、闷雷似的轰鸣声,并伴有轻微震感,可确认上游已形成泥石流。此时应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带,也不要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要向两侧山坡或高地上跑。
●逃生时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暴雨渐小或刚停时,不应马上返回危险区。
●快速向两侧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雨季时不要在有危险的山岩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有危险的山岩等易崩塌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
●立即报警,说清起火地点、火势情况。
●身处火场,迅速到火已经烧过、杂草稀疏的平坦地带躲避。
●穿越火线时用衣物蒙住头部,轻浅呼吸,逆风跑。
●无路可逃时,用浸湿衣物掩盖外露皮肤,形成皮肤外保护层,以降低体温,防止烟火熏烤。
●迎着来火方向,找一块平坦草地,可先行自己燃出一块空地躲避,防止大面积过火时受伤。
●道路交通遇险时迅速报警(122、120),请求救助。
●若撞车后起火燃烧,应迅速撤离。
●如遇翻车,应迅速趴下,紧紧抓住可以稳定身体的固定物。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应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150米以外设置警示标志,车上人员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边或者应急车道内,不得在高速公路路面逗留。
●列车运行异常或紧急刹车时,应迅速离开车门或车窗,抵靠在牢固物体上。
●火车发生剧烈抖动、有脱轨或颠覆可能时,要立即就近抓住可稳定身体的物品(茶几、座椅、卧铺铁栏杆、厕所扶手等),要照顾好老人、小孩、病人、孕妇等,注意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如火车脱轨或颠覆,要用随身携带的硬物砸破车窗玻璃逃生。
●车厢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在列车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序撤离。
●不要把红色、黄色、绿色的衣物伸出窗外,避免与铁路信号混淆,使司机发生误会而造成事故。
●遇有水上交通事故时,要听从船上安保人员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到船的一侧,避免船舶倾覆。
●利用通讯设备发出遇险求救信息。
●如果发生火灾,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向起火的上风位置逃避;需要跳水逃生时,从上风一侧下水。
●穿好救生衣或套上救生圈,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空木箱、木板、大块泡沫塑料等),以利跳水逃生。
●不要从5米以上高度直接跳进水中,尽可能利用绳梯、绳索、消防皮龙等滑入水中。进入水中后,尽快游离遇难船只。
●如果船只正在下沉,不要从倾倒的一侧下水。
●用沾湿的大衣棉被裹住身体,迅速下楼,逃离火场。
●离开房间时,应随手把门关上,以阻止烟、火蔓延。
●尽量利用大楼内外的阳台、外挂楼梯、缓降器、房顶等逃生。还可利用绳索、窗帘、被单等,顺滑至安全楼层或楼底。不要盲目跳楼。
●确实无路可逃时,可躲在一个未起火房间,关紧门窗,用湿毛巾堵塞门缝,向门上淋水,如有烟进入房间,可开启外窗排烟。同时,尽快与外界联系,求得救援。
●等待救援时,应选择窗口、阳台、楼梯口、挨近墙壁等易被救援人员发现的地方。
●高楼失火逃生时不要使用电梯。
●保持镇定,听从乘务人员指挥,保持交通工具的平衡。
●立即报警,请求救援。
●利用交通工具内配置的灭火工具,及时扑救。
●不在加油站区域吸烟、打手机。
●驾车进入加油站指定位置后应熄火。
●车辆出现故障要推出加油站,不能在原地修车。
●发生火灾要迅速驾车离开,如车道拥挤或火势太猛,应弃车逃生。
●进入人防工程时,要注意安全指示标志,清楚逃生路线。
●发生火灾时,用衣物、手帕等捂住口鼻,低姿快速有序沿地面或侧墙有安全指示标志的方向逃离。
●若被火灾困在人防工程内,应通过不断敲击水管或打电话等方式求救。
●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动作要快要轻,避免金属猛烈摩擦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室内充满燃气时,应打开门窗自然通风,不要开关家用电器,不要使用风扇和排油烟机,不要拨打电话,避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长时间外出,应关闭进户阀门。
●不要随意倾倒液化气罐中的残渣,以免引起火灾。
●严禁在重点防火区(文物保护单位、车站、码头、飞机场、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山林、草原等)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禁止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应选择空旷、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
●烟花的燃放不可倒置,不许对人对物燃放。如发生瞎火哑炮现象,一般等15分钟后再处理。
●小孩燃放爆竹必须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
●发生受伤事故,速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发现自来水或井水有浑浊、异味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并告知邻居停止使用。
●用洁净的玻璃器皿留取3~5升水作为样本,送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农村水井应远离牲畜厩舍,并加井盖。
●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遇到有毒化学气体泄漏时,居民应尽量向上风向转移;发现中毒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及时送医院抢救;同时安置好受污染事故影响地区老、弱、病、残和中毒人员。
●发现液体类有毒化学品大量泄漏时,严禁使用自来水冲洗,要使用沙土、泥块或适合的吸附剂予以吸附,防止污染蔓延。
●发现盐酸、硫酸腐蚀性污染物时,可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一般碱性腐蚀污染物可用乙酸进行处理。
安全是父母的嘱托,
妻儿的期盼,
亲人的牵挂;
是家庭快乐、幸福的基石!
安全在于细节,
不要让不安的阴霾
遮住我们头顶的阳光!
文来源 | 网络综合
更多文章
六一特辑|团市委开展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团市委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 助力三大攻坚战”五四主题系列活动
“您好,我是志愿者......”,仙山、秀水、汽车城欢迎您...
更多文章
六一特辑|团市委开展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团市委开展“青春建功十三五 助力三大攻坚战”五四主题系列活动
“您好,我是志愿者......”,仙山、秀水、汽车城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