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文章:
图片来源网络
常用安全标志
图片来源网络
预警信号
【蓝色标示】
将发生一般(Ⅳ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临近或事件已经发生并可能会扩大
【黄色标示】
将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临近或事态有扩大的趋势
【橙色标示】
将发生重大(Ⅱ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将发生或事态正在扩大
【红色标示】
将发生特别重大(Ⅰ级)以上突发安全事件
事件随时发生或事态正在蔓延
图片来源网络
遇险求救信号
火光信号
●点燃三堆火,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间隔大致相等
尽量选择在开阔地带点火。
浓烟信号
●在火堆中添加绿草、树叶、潮湿的树枝等,以便产生浓烟。
旗语信号
●将一面旗子或一块色彩鲜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做“8”字形运动
反光信号
●利用镜子、罐头盒盖、玻璃、金属片等具有反射光线功能的物体,利用阳光持续进行光的反射,以便引起人们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遇险疏散
●了解所在位置的安全疏散线路和紧急避难场所。
●了解居住房间至所住楼层安全出口的快速撤离线路图。
●专人负责弱势群体遇险快速撤离。
图片来源网络
遇险求救电话
110 刑事、治安案件,,自然灾害等报警电话
119 火灾事故报警电话
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20 医疗急救中心电话
12319 城管指挥中心电话
12395 水上搜救电话
95598 电力客服中心电话
12119 森林火灾报警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
暴雪
●暴雪对房屋、道路和人员造成灾害时,及时报警。
●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尤其是驾车出行。
●特别注意老人、儿童保暖防冻。
●及时清扫路面、建筑物和温室、大棚等搭建物的积雪。
●农牧区居民要在降雪季节储存必要的生活、生产自救用品,如食物、饲料、燃料、药品、自备电源并保持通讯畅通。
图片来源网络
高温
●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不宜用冷水冲凉,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
●老人、体弱者或高血压、心肺疾病患者应减少活动,如产生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为防中暑,多饮水(白开水、绿豆汤、茶水或适当的淡盐水)。
●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人丹等)。
图片来源网络
大风和龙卷风
●野外遇上龙卷风时,应在与龙卷风前进方向相反或垂直的低洼区躲避。
●发生大风或龙卷风灾害时,要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并疏散人员。
●发生大风或龙卷风灾害时,人员要尽量远离施工工地,不要在高大建筑物、广告牌或大树下停留或停放车辆,以免被吹落物体砸伤人员或砸坏车体。
图片来源网络
暴雨
●发生暴雨灾害时,要暂停在空旷地带的户外作业。
●在山区遇到暴雨时,如发现上游来水突然浑浊,水位上涨较快时,须特别注意防范山洪。
●暴雨造成积水漫入室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防止电伤人。
●在街道积水中行走,要尽量贴近建筑物,防止跌入地坑、水井。
图片来源网络
冰雹
●冰雹灾害发生时,室外人员应立即到安全地方暂避。
●躲避冰雹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或大树底下,防止雷击。
●野外遇到冰雹灾害时,应选择竹篮、柳条筐、安全帽等防雹用具,保护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
雷电
●遇有雷雨天气,应立即停止户外游泳、划船、钓鱼、登山等活动。
●拿掉身上的金属物件。
●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
●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在户外不要使用手机。
图片来源网络
洪水
●山区连降大雨,要尽量避免过河,防止被洪水冲走。
●遇到洪水灾害,要设法发出求救信号。
●可利用船只、木板、木床等浮力大的物体漂移物转移。
●不要冒险涉水,要在安全地带等待救援。
●尽量向屋顶、大树、高坡等处转移。
●转移时先人后财物,先老幼病残后其他人员。
图片来源网络
地震
●遇到地震时,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室外开阔地避险,离建筑物越远越好。
●来不及跑出房屋时,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
●在公共场所,要就地选择遮挡物(排椅、柜架、课桌、讲台边躲避。
●在工作间避震,要迅速关掉电源,并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具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避险。
●身处野外时,应尽量避开山脚、 陡岸,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驾车行驶时,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选择空旷处停车。
图片来源网络
泥石流
●发现河(沟)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柴草、树木,深谷、沟内传来类似火车、闷雷似的轰鸣声,并伴有轻微震感,可确认上游已形成泥石流。此时应迅速离开危险地段。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带,也不要沿沟向下或向上跑,要向两侧山坡或高地上跑。
●逃生时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暴雨渐小或刚停时,不应马上返回危险区。
图片来源网络
滑坡和崩塌
●快速向两侧逃离,向滑坡体上方或下方跑都是危险的。
●无法逃离时,找一块坡度较缓的开阔地停留,但一定不要和房屋、围墙、电线杆等靠得太近。
●雨季时不要在有危险的山岩附近停留。
●不能在凹形陡坡、有危险的山岩等易崩塌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
图片来源网络
森林火灾
●立即报警,说清起火地点、火势情况。
●身处火场,迅速到火已经烧过、杂草稀疏的平坦地带躲避。
●穿越火线时用衣物蒙住头部,轻浅呼吸,逆风跑。
●无路可逃时,用浸湿衣物掩盖外露皮肤,形成皮肤外保护层,以降低体温,防止烟火熏烤。
●迎着来火方向,找一块平坦草地,可先行自己燃出一块空地躲避,防止大面积过火时受伤。
图片来源网络
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遇险时迅速报警(122、120),请求救助。
●若撞车后起火燃烧,应迅速撤离。
●如遇翻车,应迅速趴下,紧紧抓住可以稳定身体的固定物。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发生事故,应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车后150米以外设置警示标志,车上人员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边或者应急车道内,不得在高速公路路面逗留。
图片来源网络
铁路交通事故
●列车运行异常或紧急刹车时,应迅速离开车门或车窗,抵靠在牢固物体上。
●火车发生剧烈抖动、有脱轨或颠覆可能时,要立即就近抓住可稳定身体的物品(茶几、座椅、卧铺铁栏杆、厕所扶手等),要照顾好老人、小孩、病人、孕妇等,注意保护好头部等关键部位。如火车脱轨或颠覆,要用随身携带的硬物砸破车窗玻璃逃生。
●车厢发生火灾,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在列车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序撤离。
●不要把红色、黄色、绿色的衣物伸出窗外,避免与铁路信号混淆,使司机发生误会而造成事故。
图片来源网络
水上交通事故
●遇有水上交通事故时,要听从船上安保人员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到船的一侧,避免船舶倾覆。
●利用通讯设备发出遇险求救信息。
●如果发生火灾,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向起火的上风位置逃避;需要跳水逃生时,从上风一侧下水。
●穿好救生衣或套上救生圈,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空木箱、木板、大块泡沫塑料等),以利跳水逃生。
●不要从5米以上高度直接跳进水中,尽可能利用绳梯、绳索、消防皮龙等滑入水中。进入水中后,尽快游离遇难船只。
●如果船只正在下沉,不要从倾倒的一侧下水。
图片来源网络
高楼失火
●用沾湿的大衣棉被裹住身体,迅速下楼,逃离火场。
●离开房间时,应随手把门关上,以阻止烟、火蔓延。
●尽量利用大楼内外的阳台、外挂楼梯、缓降器、房顶等逃生。还可利用绳索、窗帘、被单等,顺滑至安全楼层或楼底。不要盲目跳楼。
●确实无路可逃时,可躲在一个未起火房间,关紧门窗,用湿毛巾堵塞门缝,向门上淋水,如有烟进入房间,可开启外窗排烟。同时,尽快与外界联系,求得救援。
●等待救援时,应选择窗口、阳台、楼梯口、挨近墙壁等易被救援人员发现的地方。
●高楼失火逃生时不要使用电梯。
图片来源网络
交通工具失火
●保持镇定,听从乘务人员指挥,保持交通工具的平衡。
●立即报警,请求救援。
●利用交通工具内配置的灭火工具,及时扑救。
图片来源网络
加油站火灾
●不在加油站区域吸烟、打手机。
●驾车进入加油站指定位置后应熄火。
●车辆出现故障要推出加油站,不能在原地修车。
●发生火灾要迅速驾车离开,如车道拥挤或火势太猛,应弃车逃生。
图片来源网络
人防工程火灾
●进入人防工程时,要注意安全指示标志,清楚逃生路线。
●发生火灾时,用衣物、手帕等捂住口鼻,低姿快速有序沿地面或侧墙有安全指示标志的方向逃离。
●若被火灾困在人防工程内,应通过不断敲击水管或打电话等方式求救。
图片来源网络
燃气事故
●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动作要快要轻,避免金属猛烈摩擦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室内充满燃气时,应打开门窗自然通风,不要开关家用电器,不要使用风扇和排油烟机,不要拨打电话,避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长时间外出,应关闭进户阀门。
●不要随意倾倒液化气罐中的残渣,以免引起火灾。
图片来源网络
烟花炮竹事故
●严禁在重点防火区(文物保护单位、车站、码头、飞机场、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单位、输变电设施安全保护区、医院、幼儿园、中小学校、敬老院、山林、草原等)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禁止地点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应选择空旷、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
●烟花的燃放不可倒置,不许对人对物燃放。如发生瞎火哑炮现象,一般等15分钟后再处理。
●小孩燃放爆竹必须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
●发生受伤事故,速将伤者送医院救治。
图片来源网络
饮用水污染事故
●发现自来水或井水有浑浊、异味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卫生监督部门报告,并告知邻居停止使用。
●用洁净的玻璃器皿留取3~5升水作为样本,送卫生防疫部门检验。
●农村水井应远离牲畜厩舍,并加井盖。
●有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图片来源网络
化学放射污染事故
●遇到有毒化学气体泄漏时,居民应尽量向上风向转移;发现中毒者应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及时送医院抢救;同时安置好受污染事故影响地区老、弱、病、残和中毒人员。
●发现液体类有毒化学品大量泄漏时,严禁使用自来水冲洗,要使用沙土、泥块或适合的吸附剂予以吸附,防止污染蔓延。
●发现盐酸、硫酸腐蚀性污染物时,可用石灰进行中和处理。一般碱性腐蚀污染物可用乙酸进行处理。